长裙随风轻扬,笑容温暖如初。作为思政课教师,徐杰玲以其独特的方式,温柔地走进每一位学子的心田,是大家眼里的“知心姐姐”、心中的好老师。十九载春秋教诲,她始终怀揣着崇高的教育理想,勤勉耕耘,成为一代代华交学子的思想引路人、精神铸魂者和心灵播种者。
“教育必须充满爱心”
“教育必须充满爱心”,徐杰玲深信教育的核心在于“幸福”。在她看来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幸福的播种者和传播者。只有洋溢着幸福感的课堂,才真正能滋养学生的心田,让他们茁壮成长。自毕业后偶然踏入教育领域,她便以满腔热忱,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敬意,不忘初心,坚定践行着自己的教育信仰。
校园内轻轻飘散的每一缕花香,教学楼旁郁郁葱葱的一草一木,对徐杰玲而言,都是生活中微小但真切的幸福感所在,她时刻带着一颗细腻的心捕捉幸福、观察幸福、感受幸福,同时也以满腔热情创造幸福——她不仅将生活中的那些动人温馨的瞬间一一铭记于心,更将这些美好片段化作优美的文字,记录在记录在QQ说说和空间日志上,用温暖的笔触打动每一位读者。疫情期间,她更以诗歌为桥梁,传递希望,鼓舞人心,由她作词的MV《雷火体育》在教育部“共抗疫情、爱国力行”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。
徐杰玲不仅是幸福的观察者、记录者,更是幸福的传递者,她深知幸福的力量,也希望将这份力量带给更多的人。因此,她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“小确幸”,培养他们感知幸福的意识和能力,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生活中幸福的捕捉者和创造者。她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特别的“作业”——观察25栋教学楼前的橘子树。她说:“身边有许多像橘子树这样微小而美好的事物,常常被我们忽视,但无论我们是否看见,它们都会灿烂生长,生机勃勃。”这份对幸福的细腻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,正是她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宝贵财富。
“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
徐杰玲的课程设置既充满思想性,又饱含人情味。她习惯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,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参与感,在她的课堂上,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:学生们围绕话题热烈讨论,各抒己见,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、绽放。课后意犹未尽的同学,会围绕在她身旁,继续探讨、交流。
“徐老师的课堂给了性格内向的同学很大的选择余地,这是我们在其他课程上很少感受到的。”国际学院2021级会计学(ACCA)专业学生朱沁娴说。在徐杰玲的课堂上,学生没有主题和形式的限制,可以站上台分享故事、可以激情澎湃地发表演讲,可以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短视频……对于那些略显羞涩的学生,她同样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,让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和感受,选择喜欢的方式实现课堂的互动。
课堂之外,徐杰玲同样以细腻深厚的情感陪伴学生成长,“QQ就像我和学生的大本营,无论身处何方,无论毕业多久,只要有人给我留言,我都会给予回复。”QQ是她和学生沟通的桥梁,通过这个平台徐杰玲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与烦恼,无论是情感问题、就业选择还是职场迷茫,她都以温暖的语言和真诚的建议为他们指引方向。同时,她会在公众号分享他们的故事,让这些故事点燃更多人的生命之火。
“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去碰撞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,我觉得这就是教育。”课堂内外,徐杰玲将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,陪伴学生们走过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。这种关怀与支持已超越了师生关系的范畴,成为心灵的陪伴与滋养,赋予教育更为深远的意义。
“我努力记住每一个名字”
“徐老师让人特别暖心的是她能记住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,这真的很重要”,外语学院2021级英语(国际贸易)专业学生刘颖说。徐杰玲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、被尊重,也应该被看见、被尊重,因此她始终践行这个理念,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。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却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,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注。
有一次下课后,一位学生悄悄塞给徐杰玲一张纸,一张看起来像是随手使用的草稿纸。回到家后,她打开纸张,才发现这是一封载满情感的“赞美信”。这张皱皱巴巴的纸,一面是学生零零散散的课堂随记,一面则是对她的感激之词。学生在信中感激她能“见其人能呼出其名”,称赞她是一位真正关心学生的好老师。对于徐杰玲来说,记住学生的名字不过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,但正是这个细微的举动,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“溢出式关注”。
在徐杰玲看来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智慧的启迪,更是生命的共鸣与共情,心灵的治愈和成长。她用细腻的关怀与真诚的交流,让学生感受到了“被看见”的幸福,而这种幸福的传递,也正是她作为教师最为深刻的成就与荣耀。